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及当代实践
作者:顾伯冲(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最为质朴古老的理想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经济表述,更是一种文化展示,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基因联系。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征途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不断变化的基本国情,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共富基因的精髓,对于我们更加行稳致远地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是共同富裕的内在本质属性
马克思说过,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而人的本质是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与这种社会性相适应,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群体性。一方面,人类追求富裕的活动总是在继承前人已有文明成果的前提下进行。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理念,有“损有余以补不足”的箴言。另一方面,人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总需要凭借一定的中介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无论是处理古与今,还是人文与自然,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中介,从本质上说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前人没有实现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有到达过。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理解:一是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与立足点,通过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化发展,为社会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发展状态,其中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为核心基础,以民主政治与生态环境为必要保障。三是共同富裕高度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由显形层、保障层与核心层三个层次构成:显形层是不但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扎实推进,逐步实现;保障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五位一体的高度协调发展;核心层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三个层次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着我国共同富裕内涵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完整性,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属性。
传统文化基因是共同富裕的智慧之源
我国早期的共富思想实际是先秦时期儒家对尧舜禹时代的追忆,也是中国古代先哲对理想社会愿景的代表性概括,与当代共同富裕理论有本质区别。但是,它为当代共同富裕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也提供了相应的思想滋养。
一是“天下均平”的朴素思想。《晏子春秋》就提出:“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社会人士的财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且应“正德以幅之”。同样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国语》一书,也表达了这种思想:“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器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共祀。”这里的“平均”思想,应该是共富理论的雏形。
二是“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礼记·礼运·大同篇》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倡导建立一个普遍富裕的“大同社会”。近代中国因为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形成了绵延不绝的社会思潮。
三是“以民为本”政治理念。《尚书·五子之歌》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中国古代开明的统治者对于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认为只有重视民众,爱护民众,政权才能巩固。这种思想已经浸透到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中,塑造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四是“天道酬勤”的创业精神。《尚书》讲“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左传》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还有“业精于勤,荒于嬉”“三更灯火五更鸡”等警句格言,无不是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归根结底是要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归根结底是要靠人民的劳动和智慧来创造。
五是“为富当仁”的道德取向。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华,譬如儒家言“仁”、道家言“慈爱”、孔子说“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些讲的都是对道德精神的重视与追求。从哲学的维度而言,“为富”为“当仁”提供了基础,而“当仁”又反作用于“为富”,为物质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共同富裕的当代文化实践
文化既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基因和外在的精神标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的价值依托和力量源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共同富裕的基因,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工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传统文化基因。共同富裕绝不是封建时代的“均贫富”,两者间有着本质的不同之处:其一,站位立场不同。历代思想家的“均贫富”主张往往是从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描绘的美好蓝图,当今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实现高水平社会的一个重要建设方向。其二,社会基础不同。传统的“均贫富”主张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而当今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崭新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实践。其三,可行程度不同。传统的“均贫富”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玄学”和空想,当今共同富裕的理想是逐步并日益接近的预期目标,具有现实的科学性。因此,我们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自觉地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共同富裕的基因进行分析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充分凸显当代共同富裕文化的时代特征。充分凸显共同富裕的文化特征,最重要的是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和实践价值,并转化为亿万人民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本质特性是人民性,换言之,共同富裕体现的是人民本质。二是公有制的基本特征。我国公有制下的生产社会化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能够有效避免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环境下所产生的弊端。三是全面富裕的鲜明特征。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已经从过去的物质文化领域拓展到精神文化领域,并且平衡发展、相得益彰。四是逐步富裕的时代特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既要遵循规律、积极有为,又不脱离实际,坚持量力而行,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
积极激活共同富裕文化基因的生命力。一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要加快传统共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不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必要的重构,充分挖掘传统共富文化的现代价值。三是在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持续唤醒潜流在民众血脉中的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让其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理论新闻精选:
- 2024年05月31日 09:39:05
- 2024年05月30日 11:10:26
- 2024年05月30日 09:41:06
- 2024年05月30日 09:41:05
- 2024年05月29日 10:55:02
- 2024年05月29日 10:54:59
- 2024年05月28日 14:47:51
- 2024年05月28日 14:38:06
- 2024年05月28日 11:17:47
- 2024年05月28日 11: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