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十个小知识:可以互祝节日快乐不?
中新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上官云)“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即将到来的七夕是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许多知识有趣又令人深思。
七夕从何而来?有哪些有趣的习俗?说啥祝福语合适?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新葡萄8883讲师贺少雅看来,七夕节日起源于对星辰的崇拜。自汉魏以后,七夕的时间固定在七月初七,成为一个以女性为主体、以乞巧为主要习俗的民俗节日。
它的起源与何相关?
美好的七夕总是令人憧憬。据了解,它起源于对星辰的崇拜,这与中国古人用星辰判断时令与农时有关。有学者推断,至迟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对织女星的崇拜。
贺少雅说,织女星属于天琴座,是北方夜空的第二亮星,古人很早就将织女星作为季节变化的标志。属于天鹰座的牵牛(牛郎)星,其亮度仅次于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望。
节日主题有何变化?
随着时间流逝,织女星和牵牛星逐渐被拟人化。至迟在秦代初年,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已广泛流行,但当时的七夕还是一个民间婚嫁的禁忌日。
西汉中期以后,七夕的主题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中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节日时间曾不固定?
贺少雅介绍,汉代以前,七夕的日期大约在七月初一,不一定在七月初七。
汉魏以后,七夕的时间节点逐渐固定,并形成了女子乞巧、祭拜织女、讲述牛郎织女传说、食用巧果等节令习俗。
七夕还有其他名字?
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姐诞、七娘会等,其主题经历了星辰祭祀、幸福祈求、俗世竞巧、爱情美满等历史变化。
其中,女性乞巧祈福是七夕节最为普遍的习俗。乞巧活动是对女孩们的一次集体性民俗教育,是其道德、情感、心智、技艺不断得以增进与提升的重要时机,也是其实现身份认同、增强角色意识、走向社会化的仪式训练。
“乞巧”活动有哪些?
古代乞巧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穿针乞巧,女子们在月光下,执五色丝线,穿七孔针(或五孔针、九孔针),谁能迅速全部穿过谁“得巧”,寓意将来能成为巧手女;谁穿得慢就“输巧”。
贺少雅介绍,此外,还有投针验巧、喜蛛应巧、种生得巧等“乞巧”方式。清代诗人吴曼云有诗云:“穿线年年约比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还有哪些有趣习俗?
七夕的其他一些习俗也十分有趣。在浙江、福建部分地区,它还是属于儿童的节日。
在浙江温岭石塘镇,七夕称“小人节”。这一天人们给1-16岁孩子做生日,孩子不论哪一天出生都集中在这天做生日。
贺少雅提到,七夕还有曝晒经书和衣服等习俗。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服,习俗然也”。
有啥节令美食?
比较有名的七夕传统饮食,当属巧果。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七月七夕……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
而在闽西龙岩,七夕节人们要制作一种食物“麻粩”。麻粩的主料是糯米、花生和芝麻。每年七月初七前几天,父母亲必须制作或购买麻粩送给女儿。麻粩寓意着对小家庭美满婚姻的祝福,也象征着“财丁两旺”。
这些诗篇与七夕有关?
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着许多与七夕有关的传说,也有不少唯美的诗篇。
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出现这样的作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自此,吟哦七夕节俗、寄寓牛女忠贞情感的诗篇多有流传。
也有的作品细致描摹了七夕风俗。例如,唐代施肩吾的《乞巧词》:“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不嫌针眼小,只道月明多。”
它是“中国情人节”吗?
七夕的节日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贺少雅说,七夕原本是充满离愁别绪的伤心之日,后来演变为带有一定浪漫色彩的有情人相聚之时;原本是家庭的一年一度团聚,现在更突出强调夫妻二人的相会。
她认为,七夕节不宜单纯地被视为“情人节”。一方面,七夕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沟通两性情感、调整两性关系的节日,更是属于中国女性的传统节日。同时,七夕也是保佑儿童成长的节日,其所涵盖的内容远远超出“情人节”的文化意涵。
说啥祝福语合适?
贺少雅说,七夕节主要关涉到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故而传统上人们较少在七夕时节向亲友、同事送祝福。但现在,人们也会将七夕视作一个情感交流的重要节点,朋友之间想说七夕节日快乐,也没什么不对。
而且,在部分地区,七夕本身就是女性交往、儿童成长的节日,当地人也会给自己的亲友送上祝福,祝福他们健康成长、学业进步等。(完)
文娱新闻精选:
- 2024年04月15日 15:42:48
- 2024年04月15日 11:51:53
- 2024年04月15日 10:51:25
- 2024年04月15日 10:15:33
- 2024年04月15日 09:35:19
- 2024年04月15日 09:13:55
- 2024年04月15日 08:50:54
- 2024年04月14日 15:07:25
- 2024年04月14日 12:01:09
- 2024年04月14日 10:54:57